核心要點:
  ■ 我們說中國道路走得對、行得通,不是哪個人的主觀判斷,而是實踐作出的有力回答,是歷史和國際對比得出的深刻結論。我們沒有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沒有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
  ■ 道路和制度緊密相連,道路的成功離不開制度的保障。中國選擇自己獨具特色的制度,是大浪淘沙的結果。近代以來,中國試穿了各種各樣的“鞋子”,甚至想照搬西方制度的“飛來峰”,但最終都沒有成功。
  ■ 價值理念是發展道路的內核。解讀中國道路不能忽略價值維度。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 中國道路是人民的選擇、人民的創造,是黨領導人民乾出來、走出來的。
  ■ 道路好不好,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最有發言權。中國人民從衣食住行的持續改善中、從國家面貌的巨大變化中、從充滿希望的憧憬中,切身感受到中國道路的正確性,也發自內心地擁護這條道路。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國家的發展也沒有完全相同的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當代中國,正闊步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這條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這條道路,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走上中國道路
  我們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跑在前列
  我們說中國道路走得對、行得通,不是哪個人的主觀判斷,而是實踐作出的有力回答,是歷史和國際對比得出的深刻結論。迴首鴉片戰爭之後的積貧積弱、新中國成立時的一窮二白,再看當今中國的嶄新面貌和勃勃生機,歷史以超出人們想象的大跨越和大進步,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出的中國道路作出了最生動的詮釋。
  實踐是最好的裁判,比較最有說服力。二戰結束以後尤其是最近30多年,世界各國無形中展開了一場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競賽。在這場競賽中,許多國家起點比中國高、資源比中國豐富、外部環境比中國好,但經過這些年的角逐,比賽結果已初見分曉。有的國家改旗易幟,結果步入歧途、陷入困境;有的國家照搬他國制度,結果水土不服、“南橘北枳”。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沒有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沒有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進步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以經濟發展為例,1979年到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2.8%的增速;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由不到2%提高到近12%,從昔日的物質匱乏、產品短缺變成如今的“世界工廠”,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當然,這條道路並不平坦,一路走來,我們也經歷了很多曲折和坎坷,戰勝了一系列風險和挑戰。遠的不說,就說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這場大考,中國交出了出色答卷,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向好,成為推動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的重要引擎,近幾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現在更是高達30%。對於中國的巨變,國外一些政要和學者稱之為“當今時代最為重大的事件”,認為中國的成就“無可比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更是感慨“難以想象”、“超越想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道路,與時俱進拓展中國道路,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在追夢圓夢的道路上,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全面深化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堅決破除各方面的體制機制弊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適應經濟增長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立足國情改善和保障民生,織牢民生安全網;堅持從嚴管黨治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作風建設,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著力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黨和國家開創了新局面、營造了新風氣、取得了新成就,在中國道路的徵程上鐫刻下新的歷史標註。
  解碼中國道路
  我們開創了獨具特色和優勢的制度文明
  隨著中國發展奇跡越來越受關註,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解碼中國”成為國際社會的熱門話題。中國為什麼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這樣的問題,總能引起人們廣泛的思考。道路和制度緊密相連,道路的成功離不開制度的保障。中國選擇自己獨具特色的制度,是大浪淘沙的結果。近代以來,中國試穿了各種各樣的“鞋子”,甚至想照搬西方制度的“飛來峰”,但最終都沒有成功。直到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後,才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切。我們黨帶領人民通過艱辛奮鬥實踐,在探索中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其他制度相比,我們這套制度在許多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體現了一種獨具特色和優勢的制度文明。
  比如,科學高效的決策和執行。一個國家的決策能力和執行效率,是衡量其制度優劣的重要尺度。朝令夕改,什麼事也乾不成。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說:“如果阿富汗有機會重新選擇的話,一定會走中國式的發展道路。因為它行動高效,決策果斷,以結果為導向。”這道出了中國制度的一個突出優勢。我們的制度,能夠著眼人民整體利益和國家長遠發展,科學及時決策、高效有力執行,把持續性與開拓性有效地結合起來。每一個“五年發展規劃”的制定,都經過各方面磋商和咨詢,幾上幾下、上下結合,最後形成共識、作出決定。在集中力量辦大事、解難事中,我們的制度更展現出強大的執行力。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巨災過程中,黨中央一聲令下,全國上下立即行動,迅速匯聚起抗災救災的磅礴偉力,在較短的時間里重建起新的家園。
  比如,廣泛有效的人民民主。我們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我們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個根本政治制度,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力和人民內部實行廣泛多層制度化的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兩種重要民主形式。這樣的民主形式,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有利於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有利於人民持續參與日常政治生活,有利於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有利於加強社會各種力量的合作協調。相比之下,以多黨制、三權鼎立為主要特征的西式民主,日益暴露出其弊端和局限性。一些西方學者也承認,近年來西式民主正面臨深刻危機,民主制衡演變為權力掣肘,黨派博弈綁架國家利益。一些國家盲目“移植”或“被輸入”西式民主,反而陷入無休止的政權更迭和社會動蕩,造成“民主之殤”。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民主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保持政治定力,不能捨本逐末、邯鄲學步。
  比如,層層歷練的選賢任能。經過長期探索,我們形成了廣納群賢、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廣泛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來。各級領導幹部走上領導崗位,都要通過嚴格的組織考察、民主推薦、競爭選拔等程序,都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和實踐的錘煉,都有著多崗位的基層歷練和出色的工作業績。走紅網絡的卡通視頻《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對此作了生動展示。現在,“中國功夫”式的長期鍛煉選賢任能,正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認可。
  比如,市場和政府“兩隻手”協同發力。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顯著特點就是既註重發揮市場作用,又註重發揮政府作用,使“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都用好。這一制度安排,既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彌補市場調節的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後性等缺陷,把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很好地結合起來。依靠這個制度,我們拿出了令世人驚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績單”。而世界上一些國家,脫離本國實際套用新自由主義開出的藥方,實行完全放任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場化,結果跌入發展“陷阱”難以自拔。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我們黨提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論觀點,對市場和政府關係作出了新的科學定位。這必將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鮮明提出了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民主、有效的重要標準。對照這些標準,我們以實踐中的決定性進展,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實踐證明,中國的制度具有巨大優勢、韌性、活力、潛能,豐富和發展了人類社會的制度文明。有國外學者指出,西方的發展模式正還原為地區性發展模式,中國制度的成功,開啟了各種制度並存、競爭的多元時代。就連“歷史終結論”的提出者福山也認為,中國模式有一些重要優勢是西方民主制度不具備的,人類思想文明寶庫應為中國留有一席之地。
   尋根中國道路
  我們凝聚了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
  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國道路生於斯、長於斯的深厚土壤。中華民族5000多年創造的燦爛文化,蘊含著寶貴的思想資源和崇高的價值追求,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比如“大同”、“小康”的美好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治國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重要思想,“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的博大胸懷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但近代以後,一些人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不僅是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更是文化不如人,對民族文化喪失自信,甚至提出“全盤西化”的主張。中國共產黨扛起了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倡導發展先進文化的大旗,用科學理論賦予中華文化先進的思想內涵。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我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了當代中國文化,為開創和發展中國道路提供了豐厚滋養。
  價值理念是發展道路的內核。解讀中國道路,不能忽略價值維度。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我們黨提出的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回答了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是中國道路在精神和價值層面的集中表達。這一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核,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發展要求和奮鬥目標,是13億中國人民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在中國道路上,面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我們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有效整合了社會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堅持和拓展中國道路,要進一步增強價值觀自信,決不能盲目地成為西方價值觀念的附和者,決不能喪失自己的精神獨立性。
  煉盡黃沙自是金。中國道路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意味著物質的豐富、制度的完善,也體現為精神的充盈、文化的振興。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繼承和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鑄就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匯聚成偉大的中國精神。一路走來,經歷各種重大事件的洗禮,經受各種風險挑戰的磨礪,我們不斷為中國精神註入新的活力和內涵,鼓舞中國人民始終朝氣蓬勃地走向未來。在這條道路上,我們還繪就了文化發展繁榮的絢麗畫捲,傳統的戲劇、曲藝、民族音樂、小說、詩歌等文化樣式煥發生機,現代的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網絡動漫等文化樣式異彩紛呈,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精神世界不斷豐富。“形於中”而“發於外”。現在,“中華文化熱”持續升溫,孔子學院在全球100多個國家開枝散葉,學漢語、讀中國書、看中國影視、聽中國故事,在一些國家開始流行,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大大增強,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邁向新的輝煌。
  評判中國道路
  我們把全體人民共建共享作為最終標準
  中國道路是人民的選擇、人民的創造,是黨領導人民乾出來、走出來的。可以說,我們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創新,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現代化建設中每一條重要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從小崗村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實行“包乾到戶”、無數農民洗腳上田投身鄉鎮企業,到“踏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創辦民營企業,等等,億萬人民的探索與創新,匯聚成改革開放的強勁原動力。正是因為我們黨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得以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國道路獲得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中國人民熱愛生活、富有夢想,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追求尊嚴的保證、事業的成功、價值的實現。改革開放30多年來,這些朴實的夢想逐步成真,並正在向更高的水平邁進。我們對民生投入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少有的。我們用十多年時間實現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全覆蓋,構築起一些西方國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會保障網絡。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有6億多人口脫貧,完成全世界超過70%的減貧任務。保障民生沒有終點,只有接連不斷的新起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戶籍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計劃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等,一批改善民生的政策密集出台,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美國學者庫恩認為,“在人類的歷史上,以前從未有過如此之多的人口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過上這樣水準的生活。”
  道路好不好,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最有發言權。中國人民從衣食住行的持續改善中、從國家面貌的巨大變化中、從充滿希望的憧憬中,切身感受到中國道路的正確性,也發自內心地擁護這條道路。有人形象地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大多數中國人事實上經歷了一場“財富革命”,普通家庭的“大件”消費,從過去的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到冰箱、彩電、洗衣機,再到現在的住房、汽車和電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現在,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總體狀況和發展前景持比較滿意和樂觀的態度。2013年,留學回國人數超過35萬,是本世紀初的近30倍,年均增長率超過32%。這種留學人員“回國潮”彰顯了中國魅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國家未來的信心。有了億萬人民對中國道路的堅定信心,我們更加有理由、有底氣繼續走好這條道路。
  道路問題最根本,事關國運興衰和人民福祉。上世紀90年代,站在楊浦大橋橋頭,望著改革開放大潮激蕩下的新上海,鄧小平同志感慨:“喜看今日路,勝讀百年書。”對黨領導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成功走出的中國道路,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並不斷拓展延伸。我們要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我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原標題: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幾點認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zfpneislzz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